新闻动态

选择分类

长沙印刷厂从编辑视角看按需印刷的发展-尚存的那几个问题

    1. 流程管理待改善
  采用POD技术重印时,编辑提供文件后,没有检查数码样、蓝纸等环节,等拿到成品后才能发现问题。有同事曾这样说道:“POD印刷的图书没有一本是顺利的”,曾遇到过文件质量差、版权页出错、封面用纸正反错等各种问题,好在这些问题大多不是出在按需印刷技术本身,而是出在印制部门的流程管理上。
  印刷公司应用按需印刷技术的时间尚短,仍处于磨合期,相信随着POD图书品种的增多、操作者经验的增长、工作流程的优化,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。
  2. 电子文件归档不全
  前文提到“死书”可借助按需印刷“再生”,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图书。在以“出片印刷”为主的时代,出版社可能还没意识到电子文件归档的重要性,只注意保存菲林软片,没有把最终排版文件视为最重要的数字资源。待需要进行按需印刷时,才发现几年前的文件不是最终出片版本,或者干脆缺损。年代更久远的一些图书,还可能遇到排版系统被淘汰,文件无法打开等问题。遇到这种情况,编辑就只能考虑增加校对环节甚至重新排版。好在随着数字资源归档系统的逐步建立,未来的新书面临这样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减少。
  3. 印刷质量与接受程度不足
  按需印刷的数字印刷设备大多采用喷墨印刷方式,印刷效果也类似喷墨打印,只不过墨滴尺寸比家用喷墨机的更小,分辨率更高。从实际效果看,采用按需印刷的图书其文字印刷质量还是略不如传统印刷(包括CTP),按需印刷的文字由极细小的点组成而不是单黑线条组成,边缘不实;而图片质量实际要比传统印刷的更细腻,图片中的点小于网点。不过很多刚接触POD的读者还在追求原来的效果,甚至认为按需印刷图书看起来像翻印的盗版书,这是认知上的问题,还需要出版机构的宣传,以提高读者的接受度。
  另外,黑白按需印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但对纸张的选择具有一定要求;彩色按需印刷技术还不够令人满意,因而部分图书尝试后没有加以推广,相信随着设备投资增加、技术升级,这些问题也会得到改善。
  4. 离期刊出版仍较远
  作为一名同时出版图书和期刊的编辑,笔者深感二者的不同,在图书出版大肆拥抱按需印刷,将其视为掌控库存法宝之时,期刊还与其保持着较远的距离,而且短期内还看不到什么结合点,这是比较遗憾的。
  对于长沙印刷厂而言,无论喜欢与否,或是否完全适应,按需印刷都已经进入了实际的工作之中,并对出版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。或许某一天,按需印刷技术会成为出版机构普遍采用的印刷技术,正如当年激光照排取代“铅与火”一样。